近年来,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,国家、省、市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扶持政策,从行政审批、金融支持、财税优惠、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,开拓空间。但是,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,由于政策条文、申请审核、政策知晓度等原因,不少政策仍停留在文字上,没有完全落实到位,个别政策看起来力度大,但含金量不高,特别是一些财政奖励政策,企业享受不到,资金发不出去,实际上成为摆设。
一、企业扶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
据调查疏理,我市目前的企业扶持政策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:一是政策门槛过高,兑现申请、审核程序繁琐。政策扶持附带诸多限制性条款,如科研经费奖励与企业的税收贡献挂钩,小微企业要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,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备案认定,仅资料就必须报送税收优惠备案表、企业职工月度工资表、花名册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凭证等8项。二是政策针对性不强,扶持对象不确切。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,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,概念模糊,认定不透明,缺乏具体标准。导致一些该享受政策企业没享受,不该享受的倒可能享受了。三是政策规定较为原则,可操作性不强。如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扶持政策,因缺乏接地气的具体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,银行等部门囿于自身利益,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一句空话。四是政策区域内不统一,缺乏统筹协调。从全市范围看,县、市对企业扶持政策力度相对较大,市本级、越城区扶持力度相对不足。五是政策宣传不到位,企业知晓率不高。虽然政府部门在政策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,一些重要政策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手册,也进行了上网公示,但其宣传的覆盖面不很广泛,网络资讯的查询也并不十分方便,许多企业对于及时获取、了解政策信息还是较为困难。
二、完善企业扶持政策的建议
政策是经济工作的“牛鼻子”,绍兴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继续走在前列,就必须狠抓经济政策的完善和落实,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为此,针对存在问题,我们建议:
(一)对现行涉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疏理。建议由市政府牵头,对近年来中央、省及我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疏理,分别不同情况、采取不同方法加以处置。对一些企业反响较大,设计欠合理,不适应当前形势的政策进行修订完善,该细化的细化,该放宽的放宽,对不合时宜的要及时清理废止。要分门别类列出清单,如减轻企业负担、支持现代服务业、支持创业创新、高层次人才政策等,简明扼要地列明主要内容、申报程序,并明确落实政策的责任部门、职能处室和服务电话,让企业能了解政策,用好用足政策。做到区域内统筹协调,简化政策兑现的申报、审核程序。
(二)建立政策涉及相关方参与政策制定的机制。目前,一些政策基层执行走样,企业抱怨政府部门不了解他们的需求,都是因为政策制定缺少各利益调整相关方的参与,特别是企业缺少意见建议表达的机会和渠道。建议今后每项具体政策的制定出台应尽可能地征求企业、行业组织、基层执行人员的意见建议,并形成制度,确保政策既公平公正,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
(三)建立健全政策的评估机制。提高对政策评估重要性的认识,改变以往重制定轻评估的现象,从政策制定之初就要统筹考虑政策的评估,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评估标准和程序,探索建立高校、行业组织、专业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参与的评估机制,扩大评估的参与范围,有效推进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,促进政策的完善和落实。
(四)加大政策宣传力度。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活动,对出台的各项涉企政策措施进行详细解读,让政策措施能真正掌握在业务层、运用在作业面、落实到企业中去;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,搭建网络政策咨询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疑难解答、意见征询、投诉举报等服务:通过报纸、电视,编写扶持政策宣传册等,将优惠政策送到每个企业,做到宣传到位、不留死角,形成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。
(五)强化服务意识,改进机关作风。政策从出台到落实,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,除了相关条文要写得明白、易懂,后续的政策解读、相关问题解答,也必须及时跟进。只要符合条件,怎么得到补贴、贷款,如何减免税收、规费等信息,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告知,主动服务,而不是抱着“政策握在手,就靠你来求”的态度,任企业干着急。只有把企业遇到的政策困扰,当作必须补齐的工作短板来对待,才能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,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