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经济服务

产业链现代化要与产业技术高级化并举

信息来源:市工商联 发布日期:2020-11-20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   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发言中表示,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,产业链现代化非常重要,但在产业链中间,中国大规模的企业还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。他举例说,从iPhone价值链来看,中国大部分企业处于低端制造的位置,就是不管我做的怎么快、怎么好,但人家给你的价值分配不到2%。

    一部苹果手机,如果销售价格是8000元的话,中国为之配套的企业,无论怎么为其提供良好服务,分配到的利益至多也就是160元,而中国企业为之付出的人力、物力和资源,实际要高于所分配到的收益,更不用说价值。

这就是处于产业链高端和低端位置的差距,也是技术水平高与低的距离。处于产业链高端、技术水平高端位置的企业,永远都能享受高端带来的超额利益。而处于产业链和技术低端的企业,就只有陪跑的资格,且只有跑得气喘吁吁才能获得可怜的、微薄的收益。因此,倪光南院士呼吁,要使中国的制造进入制造强国,我们不仅要解决产业链现代化,而且要解决好产业技术高级化的问题。

    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议明确要求,“十四五”要使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。也就是说,中央已经十分清楚地看到了产业基础薄弱问题。也只有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才会提升,价值链中的份额才会提高。否则,就只能承受低收益带来的痛苦。

    过去的四十年,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但成绩的取得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,走的是薄利多销之路。在发展的初期,是有利于尽快恢复经济活力的。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,也是相对宽松和有利的。

    四十年后的今天,当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力得到很大提升,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之后,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将面临新的挑战。不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,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,国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过去赖以生存的优势正在消失,有的还转化成了弱势,如环境承载、劳动力资源、产能过剩、供给侧供应质量等。尤其重要的是,基础研究的薄弱,带来的产业链割裂现象越来越明显。相当一部分领域,都存在有技术、没有制造,有制造、没有技术的现象。

    这就是产业链割裂的表现,也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没有实现同步提升,产业基础过于低端化、低级化的表现。只有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,让产业技术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结伴而行,产业链现代化的水平才能提升。否则,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,获得产业链上微薄的收益。

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,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,我们都存在着一个误区,那就是创造不如制造、制造不如购买、购买不如租赁。客观地讲,发展初期运用这样的思路,确实能够起到快速发展的效果。现在我们必须反转过来看问题。也就是说,必须把创造放在首位,用创新来改变已经遇到的困局。而且,不仅仅是进行局部创新,而是全方位创新、全产业链创新。也只有注重全产业链创新,才能在价值链上占据有利位置。这其中,基础研究、基础产业是最为重要的方面。如果基础研究跟不上,基础产业很落后,要想提升产业链水平、打造真正的现代化产业链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
    所以,无论从政策、资金、资源,还是在营商环境改善、发展思路优化等方面,都要立足于向高看、向远看、向基础看,而不是满足于过去只关注产业链中某个环节。只有打造高技术、高水平的全产业链,真正实现产业链现代化,中国经济实力才能迈上更高台阶,中国企业竞争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,才能击退任何遏制和打压中国企业的行为。

(作者:谭浩俊 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)


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